你是不是也曾经盯着那些复杂的AI模型原理图,心里嘀咕: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?别担心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我保证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让你也能轻松上手。
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,刚开始接触AI的时候,看到那些结构图、流程图,简直一头雾水,后来慢慢摸索,才发现画原理图其实没那么神秘,说白了,就是把抽象的概念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,就像给别人指路,画张简图比纯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。
第一步:理解你要表达什么
在动笔之前,你得先搞清楚自己要画什么,是深度学习网络的结构?还是数据在模型中的流动过程?或者是模型的训练流程?
比如说,你要画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,那至少得知道输入层、隐藏层、输出层这些基本概念,如果要画Transformer模型,那就得了解自注意力机制是怎么回事,别急着动手,先把要表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,或者写个简单的提纲。
.jpg)
我个人的习惯是,先把这个模型用最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,这个模型先把图片分成小块,然后提取特征,最后分类”,这样的描述对应到图形上,自然就是三个主要部分了。
第二步:选择合适的工具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选对工具能让画图事半功倍。
如果你追求快速出图,可以用在线的绘图工具,这些工具模板多,拖拽就能用,特别适合新手,要是你对效果要求比较高,那可能得用专业点的软件,不过说实话,我现在有时候赶时间,用PPT也能画出不错的示意图。
关键不是工具多高级,而是你用得多顺手,我认识个大牛,就靠一支笔一张纸,画出来的图照样清晰明了。
第三步:确定图形语言
这就是你要用的“词汇表”,比如用方块表示数据处理模块,用箭头表示数据流向,用虚线表示可选步骤等等。
保持一致性特别重要,别一会儿用圆角矩形表示层,一会儿又用直角矩形,这样容易把人搞糊涂,我建议新手可以先借鉴别人成熟的图例风格,等熟练了再发展自己的特色。
说到这个,我想起刚开始画图时犯过的错误——把图弄得花里胡哨的,用了七八种颜色,结果自己都看晕了,后来才明白,简洁明了才是王道。
第四步:从整体到细节
画图最怕的就是一上来就纠结细节,我的经验是,先搭骨架再填肉。
先画出最核心的几个模块,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清楚,比如先确定模型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,数据是怎么在这些部分之间流动的,这一步不用考虑太多细节,把大框架搭好就行。
等大结构没问题了,再往里面添加细节,比如在某个层旁边标注激活函数是什么,在箭头旁边注明数据的维度变化,但要记住,不是越详细越好,关键信息到位就可以了。
第五步:注重可读性
你画的图是给人看的,所以用户体验很重要。
排版要留出足够的空白,别把所有元素挤在一起,重要的部分可以适当突出,比如用粗线框起来,或者用醒目的颜色标注,文字要清晰易读,别用太小太花的字体。
我有个小技巧:画完图后,找个完全不懂这个领域的朋友看看,问他能不能看懂图的大概意思,如果他能看懂六七成,说明你这图还算成功。
第六步:迭代优化
很少有图能一稿过,反复修改是常态。
画完初稿后,放一会儿再回来看,往往能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问题,或者是给别人讲解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某个地方表达得不够清楚。
我就经常这样,画完图觉得完美无缺,过两天再看:“这画的什么玩意儿?”然后推倒重来,别怕修改,好图都是改出来的。
实际案例:画个CNN示意图
咱们来个实际的,假设要画个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示意图。
先画三个大方块,分别标上“卷积层”、“池化层”、“全连接层”,这就是模型的主干。
然后在每个方块下面加个小注释:卷积层旁边写“特征提取”,池化层写“降维”,全连接层写“分类”。
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,数据从左流到右,在箭头旁边可以标注数据的形状变化,224×224×3”变成“112×112×64”。
在图的角落加个图例,说明各种图形代表什么,齐活!
常见坑点提醒
新手最容易掉进去的坑,我差不多都踩过,这里分享几个:
一个是过于追求完美,每个细节都要精确对应代码实现,其实原理图重要的是传达思想,不是技术文档。
另一个是滥用技术术语,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懂行,结果就是图上一堆看不懂的缩写和符号。
不注意比例关系,把次要的部分画得特别显眼,核心部分反而缩在角落。
最后几句实在话
画好原理图确实需要练习,但更重要的是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,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模型的工作原理,画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图吓住,它们很可能只是外表光鲜,真正的好图,是那些能让人一眼就看懂核心思想的图。
从现在开始,找几个简单的模型试着画一画,别担心画得不好,谁还不是从涂鸦开始的呢?画多了,自然就找到感觉了。
画图是为了交流思想,不是炫技,清晰、准确、易懂,这三点做到了,你的原理图就成功了一大半。
好了,关于画AI训练模型原理图,今天就聊到这里,希望能帮你少走些弯路,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,随时可以继续交流,画画嘛,本来就是件有趣的事,别把它想得太复杂。
(免费申请加入)AI工具导航网

相关标签: # ai训练模型原理图怎么做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