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设计的朋友,估计都遇到过这种崩溃瞬间:客户发来一个复杂矢量文件,打开一看——LOGO嵌在背景里,文字转曲不说,还混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元素,想改?得,先花半小时“拆盲盒”吧!
但你知道吗?其实AI(Adobe Illustrator)里藏了个“透视眼”功能——内容识别,它就像个设计助理,能自动把画面里的文字、图片、矢量元素分门别类,不过说实话,这功能用好了是神器,用不好反倒添乱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,聊聊怎么把它调教得服服帖帖。
初次打开AI的内容识别(通过“窗口→内容识别”开启),很多人会懵:这界面也太简单了吧?但它的逻辑其实很直接——通过算法猜测元素的属性,比如它看到一排整齐的字符,就标记为“文本”;遇到像素组成的色块,判定为“图像”;而由锚点和路径构成的,自然归为“矢量”。
但问题来了:AI不是人眼,它的“猜测”经常跑偏,比如你把艺术字转曲后,它可能依然认作文本;或者把低分辨率的位图误判成矢量,这时候如果直接导出,轻则图层混乱,重则元素丢失。
文字识别暴走症
明明把标题转曲了,内容识别却死活认定它是可编辑文本,解决方法?选中对象后,在内容识别面板手动取消“文本”勾选,再点右上角菜单里的“重新分析”,如果还不行,干脆用剪刀工具把路径剪开个小缺口——算法发现路径不连续,通常就放弃挣扎了。
.jpg)
图片与矢量的“三角恋”
我遇到过最离谱的情况:客户在PS里做了个带阴影的按钮,导出为图片置入AI,结果内容识别把阴影部分识别成矢量,按钮主体却认作图片,这时候就得用“强制分类大法”:选中被误判的对象,右键选择“转换为矢量追踪”,再在内容识别里手动校正属性。
图层叠罗汉综合征 识别完成后,经常生成几十个命名诡异的图层(图像_副本(17)”),别头铁一个个重命名!先用“合并同类图层”功能,再把需要保留的图层拖进新建组,有个偷懒技巧:分析前先在原文件里用“图层→拼合图稿”简化结构,能减少70%的混乱。
上周我接到急单,要把一张餐饮海报里的食物图片、优惠文案、装饰边框分别提取出来,如果手动操作,至少半小时,用内容识别的话:
重点来了:导出前务必检查“编辑原稿”选项!如果勾选,系统会反向修改原始文件——曾经有同事因此把客户文件改崩了,差点酿成事故。
记得有个设计师朋友吐槽,他用内容识别处理企业画册,结果识别后所有专色变成四色黑,印刷直接报废,所以关键时刻,传统图层分组虽然笨,但至少不会背叛你。
小提示:下次再遇到难啃的文件,不妨先喝口水,打开内容识别试两分钟,说不定,它比你以为的更懂你。(如果实在搞不定,随时欢迎来评论区吐吐槽——大家的翻车经验,往往比教程更精彩!)
(免费申请加入)AI工具导航网

相关标签: # ai里怎么内容识别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