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——刷朋友圈看到一张海报,上面写满了活动信息,想复制下来却只能干瞪眼;或者翻到一张老照片,上面有段手写笔记,想整理成电子版却得一个字一个字敲,更别提工作中收到客户发来的截图,要提取里面的报价单内容,手指在键盘上按到发麻…
前几天我帮邻居大爷处理医保报销单,他拿着手机里拍的药盒说明书直叹气:“这上面的字太小了,我戴着老花镜都看不清,更别说打出来了。”我接过手机随手试了个方法,三秒钟就把整段文字转成了可编辑的文档,大爷瞪圆眼睛的样子,让我突然意识到:很多人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和图片里的文字较劲。
其实解决这类问题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深技术,现在随手拍张照,就能让智能工具帮你把图片里的文字“抠”出来,就像给图片施了个读心术——无论是打印体、艺术字还是工整的手写体,它都能快速识别并转换成可复制的文本。
我最早用这招是整理读书笔记,以前看到书里精彩的段落总要拿本子抄半天,现在只需打开手机对着书页拍一张,瞬间就能把整段文字扒下来存进备忘录,上周去档案馆查资料更绝,对着泛黄档案册拍了十几页,五分钟就整理出了三千多字的素材,要是靠手打估计得折腾一上午。
具体怎么操作?根本不用下载乱七八糟的软件,现在主流手机都自带这个功能——比如华为手机的“智慧视觉”,小米的“传送门”,苹果用户长按图片中的文字也能直接选取,更省事的是直接用微信:把图片发到文件传输助手,点开大图长按就能看到“提取文字”的选项,识别完还能一键转发给好友。
.jpg)
不过有些特殊情况要特别注意,比如拍摄倾斜的广告牌时,最好把手机摆正再拍;遇到背景复杂的菜单页面,可以先把图片调成黑白增强对比度,上次我识别咖啡馆手写价目表时,因为灯光反光第一次识别乱码,后来把照片阴影调亮就顺利读出了全部菜品价格。
这技术最让我惊喜的是对付手写体,去年帮外婆整理她年轻时写的诗歌,那些泛黄信纸上的钢笔字已经晕染开,但分次拍摄、分段识别后,居然还原了七八成内容,虽然偶尔会把“明月”认成“日月”,但比起重新誊写已经省了九成力气。
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,比如医生开的处方手稿、设计师的创意涂鸦这类天书内容,机器也难免犯懵,这时候就得靠人工补刀——先把能识别的部分抓取出来,剩下的疑难杂症手动补全,总比从头开始强得多。
自从掌握这个技能,我的工作效率直接翻倍,做自媒体时看到竞品的活动海报,再也不用心虚地遮挡着手机抄写,直接识别就能分析对方的活动策略;开会时白板上的思维导图拍个照,散会时完整版会议纪要已经发到群里,最近甚至开发出新用法——把孩子的作文手稿转成电子版存档,连修改痕迹都清晰可见。
你可能觉得这技术太简单不值一提,但真正用顺手的人都知道:所谓效率提升,不就是把这些小技巧融进生活日常吗?就像骑自行车的人不会炫耀自己会蹬踏板,但总比走路的人快得多,下次再遇到想复制图片文字的情况,别犹豫,举起手机拍一下——你会发现,原来解决问题的钥匙,早就握在自己手里。
(后记:昨天用这方法帮读初中的表弟整理错题本,他激动地说要把所有试卷都拍下来建电子题库,看,善用工具的人,连学习都会变得轻盈起来。)
(免费申请加入)AI工具导航网

相关标签: # ai内容识别图片上文字
评论列表 (0条)